Logo
新闻分类
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
陕西丞邦环保工程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13759776719
咨询QQ:421194541
E-MAIL:421194541@qq.com
网址:http://www.sxcbhb.com
公司地址:宝鸡市渭滨区货场路5号楼
行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资讯 >> 详细信息

别再这样奖励孩子!不仅损害孩子内驱力,还让亲子关系变功利

发布时间:2018-12-29  阅读:628次   字号:  
 前几天,有妈妈给我留言:

 

“为了调动6岁儿子做事的积极性,我用了积分奖励法,他只要完成一项任务,比如整理好自己的玩具、认真写作业,就能得到一个sticker,sticker累积到一定量,可以兑换奖励,外出吃大餐、周末去儿童乐园、多看一小时动画片等等。

 

刚开始效果不错,娃热情高涨,我也省了不少讲道理的时间。很多事情,一听有加分,他不问理由就自觉去做了。

 

但最近觉得有点不太对劲。有天,我要儿子停下手头的事,帮忙照顾一下妹妹,他头也不抬地问:有什么奖励呢?我开始担心,积分奖励会不会让孩子变得爱讲条件,讨价还价,以后什么事都要有奖励才做……”

 

我看完后笑了,我也对孩子用过积分奖励,有过同样的体会。

 

女儿从小就是那种凡事都要追问为什么的孩子,同样一件事情,我得花数倍于别家孩子的时间给她讲道理,讲完道理还不见得听,常常拗不过弯。

 

四岁左右,很多日常习惯要建立,讲不通道理时,我开始用积分奖励。乖乖刷牙,得一个sticker;自己整理玩具,得一个sticker……集到足够sticker就可以换玩具。

 

效果立竿见影,那段时间,她变得异常“听话”,抬杠扯皮少了,为集满sticker热情高涨。


 

但不到一个月,问题就出来了。

 

一个周末,她冲进书房,说要帮忙打扫房间,所谓打扫房间,就是随手拿起桌上几张废纸丢垃圾桶里,然后急慌慌地问我:“妈妈,我可以贴sticker了吗?”

 

再后来,就出现了和留言妈妈相似的状况,开始讨价还价讲条件,奖励诱惑不够,还不乐意做了。

 

这些表现,让我开始对积分奖励的使用方法产生怀疑。

 

表面看起来,孩子是变乖了,日常行为规范容易了,但 “Do this and you'll get that”久了,他们把做事动力都寄托在奖励上了!

 

如果有一天,我们提供不了孩子想要的奖励价码,该怎么办?

 

 

2

 

 

正好那段时间我在进修杜克大学Dan Ariely教授的行为经济学。Dan Ariely教授是行为经济学的领导者之一,他的课程中讲到了奖励与表现的关系,认为家长在使用奖励时,常常忽视了两个潜在的问题。

 

 


 

(Dan Ariely教授寄来的课程结业证书)

 

第一个问题是奖励对内驱力的损害。

 


实验证明,刚开始奖励能促使孩子更好的表现,可一旦依赖上奖励,孩子反而会因为失去内驱力而表现平平。

 

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的故事。一位老人退休后在湖区买了所房子,想图个清净。可是不久,有一群小孩开始在附近踢球,追逐打闹,吵到了老人。老人就对孩子们说,喜欢看他们踢球,奖励一美元,让他们明天再来。

 

第二天,老人说钱不够了,只给了0.5美元,孩子们虽然不大高兴,还是接受了。

 

第三天,老人说没有钱奖励了,孩子们一哄而散,再也不来踢球了。

 

故事里,聪明的老人正是利用了奖励的副作用。当奖励与踢球绑架在一起,孩子的行为变得模式化,他们原有的内驱力完全被消除了。

 

更糟糕的是,长期依赖外在奖励,忽视内在动力,容易形成短视的思维习惯:做事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、认知和判断,而是看有没有及时可见的利益。这样的思维习惯,会让一个孩子格局变得狭隘,导致他未来的路走不远。



第二个问题是奖励对亲子关系的影响。

 

当家长为了追求孩子好的表现,频繁使用积分奖励,亲子关系会变得功利。

 

“试想,如果你在家和孩子从小建立起一种表现好就给回报,表现不好就没回报的功利关系,还能指望他们长大后跟你多亲密?” Ariely教授说,“我并不是说积分奖励就会导致孩子以后对你不问不管,但如果你这么做,会帮助他们朝这个方向踏进一步。”

 

我的朋友曾吐槽,有天吃过晚饭,她请五岁女儿帮忙清理下厨房,没想到,女儿回答:“不了,我现在想玩游戏,还不想赚sticker!”积分奖励看似提供了一个短期满意的解决方案,但代价是孩子把自己在家里的存在当成了工作。

 

我想,我宁愿费时费力讲道理,等固执的娃慢慢开窍,也不愿在有事请求帮忙时,听见她淡定地来一句:“有什么报酬?”

 

 

3

 

 

看到这里,可能会有妈妈问了:“奖励损害孩子内驱力又不利于亲子关系,是不是一定不能用呢?”

 

我的建议是:可以用,但要把握两个原则,有效、有度地用。

 

 孩子喜欢做的事,支持胜过奖励

 

千寻喜欢画画,画画对她来说是主动行为,如果我因为她表现好给奖励,反而会削弱她对画画的内在动力。

 

为什么呢?因为,当我对她说:“宝贝,你今天画得真棒,走,妈妈带你去吃冰淇淋!”是把画画的努力与冰淇淋绑定在一起,反而弱化了画画本身带给孩子的愉悦感。


 

实在想表达对孩子的肯定,可以用诚意满满地支持代替奖励。2014年,科学家曾让两组小孩做一项他们有兴趣的任务,其中一组给孩子提供更多关于任务的支持,比如背景信息。另一组则提供了五美元奖励。

 

结果发现,获得支持的孩子,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远大于给五美元奖励的一组。因为支持有效激发了孩子的内驱力,让他们有更多热情去做任务。

 

诚意地支持包含口头赞许和行动上的拥护。口头上,我会肯定千寻在画画上的每一个细微进步,填色比以前认真了,设计有了更强的层次感……行动上,我会跟她讲很多与画画有关的信息,带她参观画展,了解不同画作的历史背景,周末一有时间就陪她逛艺术集市,玩陶艺、做手工。

 

诚意地支持比请孩子吃大餐、买玩具更费时费力,但请相信我,最后的收获会让你觉得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!

 

孩子不喜欢做的事,奖励之后要及时撤离



孩子有很多必须做却不喜欢做的事,刷牙、洗头、吃蔬菜等等,父母理性分析认为“这是为你好”,孩子却感性思考觉得“我不喜欢做”。这时候,为了减少冲突,引导孩子迈出关键的第一步,使用奖励是ok的。只是,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得提醒自己:

 

使用奖励,最终是为了不使用,及时撤离很重要。

 


 

女儿四岁左右,有段时间晚上就是不肯按时睡觉,我在帮她规范作息时,不得已用到积分奖励。每天晚上,完成所有睡前小任务,可以贴一颗星星,连续一周贴满星星,就去科技馆看飞船。

 

贴星星后,千寻刷牙洗脸换睡衣麻溜很多,但我知道,她的积极是因为奖励,不是对事情本身的认可。

 

于是,每天她完成睡前小任务,我都会反复强调为什么要按时睡觉: “宝贝,每天这个时候,我们都得乖乖睡觉,因为身体需要充电,充饱了电,第二天才有精力继续玩。不只是你,爸爸妈妈、其它小朋友也都要按时睡觉。”

 

只有获得孩子内心的认同,奖励才能顺利撤离。

 

大约一个月后,我观察到千寻渐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,就及时从墙上取下了积分奖励表。

 

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,本来是无害的,问题出在错误的使用方式。把奖励当成让孩子自觉做事的便捷工具,依赖于奖励带来的即时效果,背后的代价,就是孩子内驱力的丧失和亲子关系的功利化。

 

当我们决定使用奖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,正确的做法应该是,带着“凡事皆有度”的觉察,把握住两个原则:

 

孩子喜欢的事,不要让奖励破坏他的内在动力;

 

孩子不喜欢的事,奖励之后要及时撤离。使用,最终是为了不使用!



上一篇: 定了,2019年1月1日起西安市新建住宅推行全装修成品交房
下一篇: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:这8个迹象,表明你正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
联系人:王先生  陕西丞邦环保工程有限公司    陕ICP备19003912号-1  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陕西丞邦环保工程有限公司
  • 陕西丞邦环保工程有限公司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3759776719